“建筑邦”微信公众号×

“建筑邦”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建筑邦-作品详情页

中国20世纪红色建筑经典项目(第3期)

红色建筑

(4张) 分享: 收藏:

微信分享×

使用微信扫描下方二维码后分享链接!

中国20世纪红色建筑经典项目(第3期)

国润茶业祁门红茶旧厂房

1950 年,中国茶叶公司皖南分公司在安徽省贵池县池口村(今池州市池口路33号)筹建大型新式机制茶厂—贵池茶厂,之后陆续扩建,形成规模。工厂至今还留有一些老建筑。其中,制茶车间是老厂区内占地面积最大的建筑,六个一面坡屋顶并联组成大车间屋顶,立面呈锯齿状,室内由巨大的水泥柱形成无隔断墙的柱网空间。其一面坡顶为垂直的玻璃墙与斜坡瓦面组成,水泥柱中空,实为排水管道。建筑形式受当年苏联工业建筑风格的影响,外观简洁朴素,以保证实用功能为主。室内的机械设备由原贵池茶厂人自主设计、自主建造的木质联装生产线,设备优良,布局科学合理,国内仅此一条,于1961年4月施工,1962年5月竣工,至今仍可使用。整体建筑规整,风格简约,较多地采用了新技术、新结构、新材料,代表了当时制茶产业的最高水平。
毛茶老木仓建于1952年,是外部为青砖砌墙、内部为木板包裹的库房建筑。由三个“人”字形坡顶并联组成屋顶,外观正立面呈“山”字形,整体风格简洁明快。其室内长廊居中,屋顶设亮瓦自然采光,长廊内现存同时期的大型地磅,两侧分列10个尺度统一的内库房,室内地板与四面壁板均为大兴安岭红松板材。这些与建筑同龄的红松木板,散发着让人难以忘怀的茶香。
手工拣厂是“精制工艺”的生产场地,为两栋二层建筑,分别建于20世纪50年代初和60年代初。一层室内空间宽敞,四壁有玻璃窗,采光明亮。居中有一列略显细瘦的木柱上承横梁,横梁是由上下两层木板夹蜂巢状木格组成的,具有简洁内敛又不失装饰性的美感。经分析,原设计应为平房,后因生产扩大而加建上层,为安全起见而增加立柱。
现存原贵池茶厂老厂区的建筑,自 1951 年后陆续建成,是新中国成立初期引进苏联等国外建筑技术而建造的工业建筑佳作,其简洁的外观和实用功能相结合,为存世较少的现代工业建筑实例,客观记录了新中国成立初期的经济状况,具有浓郁的现代工业气息和现代建筑艺术风格。

重庆市人民大礼堂

重庆市人民大礼堂是共和国初期的理想主义建筑代表作之一,将“中国固有式建筑”设计手法发挥到了空前高度。其设计仿明、清坛庙建筑形式,采用轴向对称的传统手法,结构匀称、布局严谨。主体部分的穹庐金顶,脱胎于北京天坛的祈年殿,由大礼堂和东、南、北楼四大部分组成。其总占地面积为6.6 万平方米,其中礼堂占地1.85 万平方米。礼堂高65 米,大厅净空55 米,内径46.33 米,仿天坛,有祷祝“国泰民安”之意;正中的圆柱望楼是北京天安门的缩影;南北两翼为类似北京紫禁城四角的塔楼,建成后进行过多次维修和改造。1997 年,大礼堂前改建为有草坪与喷泉的人民广场,成为供游人参观、休息和举办节庆集会的重要景点和场所。1987 年,它入选英国《世界建筑史》。

北京展览馆

北京展览馆是一座综合性展览馆,是20 世纪50 年代北京建造的第一座大型公共建筑,对于之后我国的展览馆建筑具有标志性的影响作用。其平面呈“山”字形,左右对称,前后呼应,前伸的两翼为正门入口的圆形广场,广场正中是一个直径为45 米的巨大喷水池。主馆包括展览大厅、剧场、电影厅、餐厅、露天展览场等。中央大厅顶部为高耸入云的镏金尖塔,塔顶安装有巨大的红星,塔基平台的四角各有一座金顶亭子,形成了规模宏大、造型壮丽的轮廓线。设计采用了典型的俄罗斯建筑形式,局部采用了中国建筑的传统形式和材料。

上海鲁迅纪念馆

上海鲁迅纪念馆是新中国成立后建成的第一个人物性纪念馆,也是新中国成立后建成的第一个名人纪念馆,1951 年1 月7 日正式开放,周恩来总理题写了馆名。上海鲁迅纪念馆原与山阴路上海鲁迅故居毗邻,1956 年9 月迁入虹口公园( 今鲁迅公园)。同年10 月,鲁迅墓由上海虹桥路万国公墓迁至虹口公园,并由毛泽东主席题写碑文。上海鲁迅纪念馆以鲁迅生平陈列、鲁迅墓、鲁迅故居三位一体。其规划设计采用中国造园艺术设计方法,布局自由流畅,注重交通路线,扩大原有水面,满足活动需求。建筑采用灰瓦、粉墙、马头山墙等表现形式,颇具绍兴地方民居的风格。该建筑1998 年8 月开始改扩建,1999 年9 月25 日建成。
“建筑邦”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