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农民运动讲习所旧址位于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红巷(旧称黉巷)13号,占地面积1.3万平方米,是大革命时期国共两党合作创办的培养农民运动干部的学校。旧址原为清末湖广总督张之洞创办的北路学堂,大革命失败后一度为军队驻地,后一直为学校。旧址坐北朝南,有房屋四栋,建筑面积5110平方米,为晚清砖木结构学宫式建筑。1958年筹建旧址纪念馆,1963年正式开放。 2001年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当时许多著名的共产党员、国民党左派和知名人士如瞿秋白、李立三等人在农讲所任教。
井冈山革命遗址位于江西省吉安井冈山市境内,平均海拔1000 米,为全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遗址主要集中在江西省井冈山市的茨坪、茅坪、砻市、大小五井及五大哨口等地,保存完好的革命旧居旧址有几十处。旧址建筑多为砖木结构的祠堂、书院、店铺或民房。
茅坪位于原宁冈县境的东南面 16 公里处,井冈山黄洋界的北麓,曾是湘赣边界党、政、军最高领导机关所在地和革命斗争的指挥中心。位于湘赣边界的“一大”会址原为谢氏慎公祠,建于清末,砖木结构;毛泽东旧居为砖木结构二层楼房,有一个小厅堂,十间小房,楼上开有八角形天窗,故又称八角楼。中共井冈山前敌委员会旧址原为攀龙书院,始建于1867年,是一栋三层楼阁式的建筑,砖木结构,前后二厅,共十四间房。 茨坪于1928年7月后曾为革命根据地内党、政、军的最高指挥中心所在地,其中包括毛泽东旧居、红四军军部(含朱德旧居)、中共井冈山前委、湘赣边界特委、湘赣边界工农兵政府等,建筑均为青瓦土木结构的民房或店铺。茨坪周围的天险要隘五大哨口,当年均修筑有防御阵地、瞭望哨、营房等建筑,黄洋界哨口就是其中重要的一个哨口。 砻市是是著名的朱毛会师、红四军成立、红四军第二次党代会、成立红四军军官教导队的所在地。两军会师后,井冈山的斗争就进入全盛时期。这里的主要革命历史遗址有井冈山会师纪念馆、龙江书院、会师桥、井冈山会师纪念碑等。龙江书院建于清道光年间,是湘赣边界宁冈、酃县、茶陵三县的最高学府。建筑分三进,中间有天井,两边有厢房。后进是三层楼房,名文星阁,毛泽东曾在此举办过军官教导队。红四军建军广场,又名会师广场,位于宁岗县龙江河畔,会师桥位于广场前,桥头建立了井冈山会师纪念碑。
中国共产党代表团办事处旧址(梅园新村)位于江苏省南京市,由梅园新村 30 号、梅园新村 35 号、梅园新村 17 号三处建筑组成。
梅园新村30号是周恩来、邓颖超办公和居住的地方,有二层楼房三幢,共18间,占地面积431.75平方米,建筑面积361.1平方米。主楼楼下有办公室、会客室、卧室、餐室等, 楼上设有机要科等。为防止特务的监视和破坏,中共代表团将院墙加高了一倍,并在传达室和后边西晒台上各加盖了一层小楼。院内的翠柏、石榴、铁枝海棠、葡萄和蔷薇都是当年中共代表团留下的。整个院内依然保持着原来的风貌。 梅园新村35 号是董必武、李维汉、廖承志、钱瑛等同志办公和居住的地方,有砖木二层楼房一幢,砖木平房二座,共11间,占地面积155.25平方米,建筑面积192.1平方米。 楼房楼下是董必武、廖承志办公和居住的地方,楼上是35号李维汉、钱瑛办公和居住的地方。中共代表团为了工作的方便与安全,将与梅园新村31号特务监视站相通的原有大门堵死,在东边开了一个小门,与梅园新村30号相通,并在小院内两边加盖了两座小平房,以此挡住 31 号特务的视线。东边平房是政策研究室办公室,西边平房是警卫室。 梅园新村17号是中共代表团办事机构的所在地,有砖木三层楼房一幢,二层楼房两幢,砖木平房两座,共29间,占地 502.13 平方米,建筑面积 725 平方米。其中,北边一幢楼房是中共代表团办事机构。楼下设有小会议室、新闻组、抄报室、第十八集团军驻京办事处处长办公室,楼上设有电讯组、外事组、军事组、党派组和妇女组办公室。南边楼房是中共代表团到南京后加盖的。楼上是工作人员的宿舍,楼下是饭厅,中共代表团常在这里举行记者招待会。
延安革命旧址在1937 年至1947 年期间一直是中共中央所在地和陕甘宁边区首府,是中国革命的指导中心和总后方。延安革命旧址包括凤凰山中共中央旧址,杨家岭中共中央旧址,枣园中共中央书记处旧址,王家坪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八路军总司令部旧址,陕甘宁边区政府旧址等。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在这里生活、战斗了13 个春秋,这里经历了抗日战争、 解放战争、整风运动、大生产运动、中共七大等一系列影响和改变中国历史进程的重大事件。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培育的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实事求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延安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宝库中的珍贵财富,已经成为全国人民进行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精神支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