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大会堂是新中国成立十周年北京“十大建筑”之一,位于北京天安门广场西侧,占地15 公顷,平面呈“山”字形,南北长336 米,东西宽174 米,由万人大会堂、宴会厅、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楼三部分组成。大会堂平面对称,高低结合,台基、柱廊、屋檐采用中国传统的建筑风格。台基分两段,下部为2 米高的台明,上部为3 米高的须弥座,以花台、车道、大台阶连接。上部墙身周围为柱廊形式,柱头、柱础饰莲瓣、束腰和卷草花纹,屋顶檐头、挑檐及女儿墙饰琉璃砖。四面主要入口的柱廊按传统做法分为明、次、梢不等开间。廊柱分别采用青灰色大理石和米黄色剁斧假石。人民大会堂的建筑艺术造型和建筑材料与天安门城楼和广场协调一致而又有创新的效果。人民大会堂工程1958 年9 月开始征集建筑方案,10 月28 日开工,1959 年9 月建成。
民族文化宫坐落于北京市复兴门大街,是用来展示各民族的历史、文物、生产、生活和进行各项政治、文化、娱乐活动的场所。建筑平面呈“山”字形,东西宽185.78 米,南北进深105 米。建筑由博物馆、图书馆、剧场、餐厅等组成,设有台球、射击、棋类、音乐等活动室及舞厅,还有少量客房。民族文化宫东西两翼为2 ~ 3 层,中部塔楼地下2 层,地上13 层,地面以上最高67 米,挺拔高耸。全部墙面饰以白色面砖,屋顶采用翠绿色琉璃瓦,融现代风格与传统民族风格于一身,造型优美。民族文化宫是新中国成立十周年北京“十大建筑”之一,在20 世纪90 年代北京举行的“群众喜爱的具有民族风格的新建筑”评选中荣获第一名。
北京火车站是新中国成立十周年北京“十大建筑”之一,也是当时国内最大的铁路客运车站。车站对人、货、车进行了合理的流线组织,采取了进站人流通过中央大厅上至高架厅而后下至各站台上车,出站人流通过地道至出口大厅出站的方式,互不干扰,功能明确。中央大厅采用了预应力双曲扁壳屋盖,与立面中心的三大琉璃拱窗及其左右的两座琉璃钟楼有机结合,同时塔楼与钟楼以琉璃女儿墙连接起来,成为一个整体。这样不仅使整个立面主、次分明,而且呈现出我国民族风格与现代技术相结合的、新颖协调的艺术效果。
中国革命历史博物馆是新中国成立十周年北京“十大建筑”之一,位于北京天安门广场东侧,与广场西侧的人民大会堂相对应,是中国传统的“左祖右社”布局新的延续。建筑的南部是历史博物馆,北部是革命博物馆,中部为门厅和中央大厅,同时与两个博物馆相连。为与人民大会堂和天安门广场的巨大尺度相配,建筑师采用了“目”字形的建筑布局,利用建筑内院获得较大的外形轮廓。博物馆中央靠天安门广场一侧为一柱式门廊,建筑师希望通过这个门廊将天安门广场空间引入内院,并与对面的人民大会堂的门廊相呼应。整个建筑坐落在一个基座上,底层以实墙为主,上部墙面采用类似柱廊法式的处理,屋檐用黄绿两色琉璃砖饰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