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第二砂轮厂旧址,位于郑州市中原区华山路78号。1953年第二砂轮厂筹备处在武汉成立,同年9 月迁至郑州,1964建成投入生产。 据《二砂厂志》记载,二砂厂房、生产工艺、产品质量都是按照东德标准进行的。建设期间,东德专家曾提出书面建议2978条,要求十分严格。
建成后的二砂厂区,东西1356米,南北734米,面积约1平方公里,共完成基建投资1.49亿元,生产区建筑面积19万平方米,住宅7.4万平方米。工厂由6个生产车间、2个辅助车间和2个动力车间组成(装配式钢筋混凝土结构)。各栋厂房内外经过精心设计,之间有架空廊道相联,使整个厂区形成一个既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的整体。其中,陶瓷砂轮制造车间建筑面积74376.8平方米,单层、弧形锯齿式屋顶,是二砂最大、最富有特色的厂房。
淮海战役烈士纪念塔位于江苏省徐州市,1965年落成。塔高38.15 米。塔体正面九个镏金大字是毛泽东主席题写的塔名"淮海战役烈士纪念塔"。上端雕刻着由五角星照耀下相交的两支步枪和松籽绸带组成的塔徽。塔座正面镌刻着碑文,两侧为大型浮雕,右侧是中国人民解放军一往无前的英雄形象,左侧是人民奋勇支前的壮丽情景。塔下角亭环抱的围廊里,镌刻着党和国家领导人题词及三万多名烈士名录。 塔前有宽敞的平台,瞻仰纪念碑的人们需登上129 级台阶,台阶分为10组,长250米,宽31米。台阶的最下面是直径150米的园林中心广场。当夏日暴雨时,大水沿台阶流下,当时的设计角度特殊,从台阶最底端看到大水形成千米远的水帘,台阶与平台搭配构成的斜面角度是特别计量的。 纪念塔周边还建有粟裕将军骨灰撒放处、纪念馆、淮海战役碑林、总前委群雕、国防园,以及青年湖、青年广场、中心花坛等景点。
淮海战役烈士纪念塔被国务院批准为全国重点烈士纪念建筑物保护单位。
位于重庆市涪陵区白涛镇的816工程遗址(816地下核工程)是我国“三线建设”一个极具典型的案例。这里曾经是中国第二套核反应堆,现在以“世界上已知最大的人工洞体、全球解密的最大核军事工程”而著称。816工程遗址“洞中有楼、楼中有洞,洞中有河”的创新设计在1978年曾获国家科技大会奖集体奖。
1967年2月,816工程建设启动,1984年2月,由于国际形势的变化,“816工程 ”被封闭,始终没有正式投入生产。2010年4月底,816洞体工程的部分区域作为文旅项目向公众开放。
2015年6月《人民日报》对“816地下核工程”做了定位式报道:816,它既是一个历史名词,也是一种民族精神,一段共和国记忆,更是几代人的青春。这个历史名词叫“三线建设”;这种民族精神叫“无私奉献”;这段共和国的记忆叫做“备战备荒”。
南京长江大桥是长江上第一座由中国自行设计和建造的双层铁路、公路两用桥梁,在中国桥梁史乃至世界桥梁史上具有重要意义。1960 年1 月,南京长江大桥正式开工。1960 年1 月,大桥工程局委托中国建筑学会发动建筑设计单位和院校为桥头建筑征集设计方案。同年3 月,从全国多个单位提出的57 个方案中选出3 个送审,其中南京工学院(今东南大学)的钟训正提出的复堡式红旗方案被采纳。“三面红旗”成为了那个时代的符号和标志。